3. 美国: 从 1913 年《美联储法案》 到 1935 年《银行法》 美国建国之初,国父们就讨论了建立中央银行的问题。
在发达市场,前期主要是从微观审慎角度和行为监管角度出发,评估金融科技的影响,坚持监管一致性原则,对金融科技和现有金融业务保持一致的监管。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金融科技是从硅谷成长起来,但华尔街迅速替代硅谷,成为研发中心。传统金融业吸纳科技人才和技术显得并不是很积极主动。而且,人工智能在决策过程中不会出现人类面对利益时的情绪波动。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2016年3月,金融稳定理事会首次正式讨论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和全球监管的问题,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成为重要考虑,国际协作开始启动。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国际范围内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趋势则是初期总体上偏紧,而现在一些主要的金融中心开始转向积极地与市场互动,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经过前期的探索之后,主要经济体在强调监管一致性原则的前提下,开始尝试在防风险和促进创新中找一个平衡,允许金融科技公司在某些范围内合理冲撞现有法律政策的灰色地带,强调市场自律。惊人相似的历史:什么决定了大国的崛起和衰落 所以,今天欧洲的困境背后还逃不脱人类两大文明的冲突和千年恩仇。
中国海外投资的目标应该是将这些产业分梯次地源源不断地与中国市场结合,带动中国产业升级,加速中国经济现代化,也惠及这些国家和经济体。我周末带着年轻人去居庸关看了看这个花海,真是很美,很多人拿着长枪短炮在那里照相,我们用手机拍了几张。认识我们的时代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首先必须理解今天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我们不管是推动企业发展还是思考中国的未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比较好的历史方位感和方向感。第二,全产业链管理,从投资,到投后营销渠道在中国的重建,到在香港市场上市,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从外交方面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希望美国量力而行的外交新政或能减少些世界动荡的因素。我们今天中国的金融结构中,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的比例大致为2:8,美国为8:2。
上午我们飞往旧金山,到了已是下午,晚上7点我们在斯坦福大学有个宣讲会,5点多钟我们去的路上,此时东部八点多,开始点票,在一些关键的摇摆州,例如佛罗里达,民调是48.5%对48.5%,咬得很紧。十年前,2006年,我带我们证监会研究中心的全体同事去北京郊区地道战遗址搞党建活动,看到那里有一个广告牌,是一个当地农民办农家菜的广告牌,我说我要和它合个影,因为这张广告牌上有27个人家的广告排在一起。经过了20年的发展和开放,韩国今天财阀和资本市场的比重是5:5,韩国金融体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总体来说的对立是接受现有体制、忍受现状,还是无法忍受现状而出离愤怒,即所谓愤怒政治。
布隆伯格当初退选,是为了避免分流希拉里的选票。韩国人说,我们在20年前和你们北京是一样的。通过中国视角提高附加值。乡村和城市的对决,结果是农村包围城市。
具体的投资方向上,可以聚焦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乃至新兴产业发掘,努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统计表明,危机后复苏速度最快的总是金融体系以资本市场主导的四个国家,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复苏最慢的无一例外都是银行主导的四个国家: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时。
过了一段时间,他给我打电话,说日本有个企业快破产了,叫HONMA,是全球唯一的一家亚洲品牌的高尔夫球杆制造商,这种球杆比较适合亚洲人打,因为日本人口老龄化,高尔夫人口锐减,所以濒临破产,问我能不能买?我说可以买。最后,现实战胜了理想。
我们重点谈一下第二条路径,海外并购。希拉里比较强调意识形态,强调美国的价值观,特朗普相对来说实事求是一点,即至少承认美国社会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尽管并不一定有解决方案。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如果不能惠及世界,将是不可持续的。前一段德国一周发生四次自杀式袭击,竟然三次不是恐怖主义袭击,而是抑郁所致。二是公投的边界,即现代政治中什么样的决策需要诉诸公投?美国这种大选的形式无疑是一种公投。第二,是为中投公司和中国金融体系储备和培养人才,成为人才库。
现代政治面临困境 第二,这次美国大选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政治面临几个困境。发展经济,遇到挫折或危机是常态,如果每一次危机后你都能迅速反弹,久而久之就崛起了,如果每次都复苏很慢,久而久之就衰落了。
1929年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灾,当时成立不久的美联储无所作为,随后美国发生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饿死了成千上万的人。我有时想,这次危机后是不是大家确实印钱印得太多了,是不是救助过度了,尤其是很多西方国家的政治周期很短,这客观上使得结构性改革一再滞缓
不要光看人民币现在已有特别提款权上的进展,人民币要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硬通货,必须在资本项目下来去自由,放弃我们过去不得不坚持而且受益的这个防火墙,自己拆掉它。如果这样的问题更多地发生在我们的增长级区域,说得再严重一点,以后还在中西部蔓延式地表现出来——虽然这还纯粹是假设,但是直截了当地做个预警的话,后面跟着的恐怕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等着我们的问题了。
光谱上最极端的一边,当然就是政府直接的拨款,后面跟着是政策性融资这种政策性金融——以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机制下的杠杆式放大,形成种种模式、特定形式,再对接到更多依靠市场配置的小贷公司等机构及其金融产品的作用,再接上各种各样的市场化、商业化领域一直覆盖到最常规经济活动的商业金融供给。走来到今天,我们又看到成立了以智库定位的民银智库50人论坛。我作为研究者,试着表达自己的一个粗线条的认识提炼,就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创新,我认为有六个方面的势在必行。这也意味着中国终归必须自拆防火墙。
因为大的趋势性发展潮流,是新技术革命已经走到互联网技术支持移动互联,跟着的就是移动商务、移动金融,在更便捷的金融体系的运作、金融科技(Fintech)等等方面不断推进的创新。当然处理不好,也可能成为我们自己已看到可做的事情却没有把握好要领而归为败局。
第四,以金融体系建设紧密联系PPP的最新动态实行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这些是大方向上我看到的六个趋势和势在必行之事。
我很荣幸被聘为智库成员中的研究者,在此也表示一个态度:我愿意积极地在这方面参加配合智库的活动,也祝愿民生银行取得未来更加辉煌的发展业绩。这样就绝对不能只看P2P,并且P2P也还要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
互联网金融和过去的传统金融之间,渗透和融合是主要的趋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发展中,民生银行的优良传统,是一向重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战略思路、经营方针上,其实也是在问题导向之下,民生银行的决策层特别注重防止和遏制金融业脱实向虚的偏差。第三,必须正视中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双轨制战略框架下合理打造这一体系势在必行。我深信,民生银行在这么多年丰富经验的积累上,在高瞻远瞩、有战略思维、特别务实、特别努力把细节做到极致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所有民生银行员工的努力之下,一定能够在顺应大势之后,按照自己的特定定位,来继续取得卓越的发展业绩。
这些基本看法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
近一段时间P2P进入低潮之后,我们还是要看到在长远视野内,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所打开的天地。回过头来说,民生银行作为一个商业性银行定位,便不能说在这些方面只看大势,是要在取势之后,还必须明道、精术,把自己的发展战略定制化和动态优化。
国际经验上已有世界金融危机这样的沉痛教训,中国也必须从区域案例和一些不良苗头,看到必须防范这方面的情况。短缺经济在中国众多领域中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金融服务的领域,在首善之区的北京,却多年处于这种严重短缺的局面,肯定存在着阻碍要素向这个领域流动的不良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存在着我们不得不承认的过度垄断因素。